(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从表面上看,联合体承包建筑工程是企业之间的事情,要发挥好联合优势,有赖于企业间的磨合和互动。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联合体承包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又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优势互补,联合竞争,寻求双赢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适应建筑工程总承包运行机制的需要。需要企业、业主、协会和政府协调一致,携手发力,才能真正发挥联合优势,最终实现联合共赢。
企业:应视联合承包为经营产业资本的核心
联合体承包建筑工程,是建立在企业双 (多)方资质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以及地域优势基础上的联合。很多企业有了第一次握手联合之后,便有了日后的经常性联合。很多企业正是为了规避恶性竞争而造成的两败俱伤局面,才把联合承包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探索着走联合承包之路。相对企业而言,要念好联合承包这个经,必须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把联合承包建筑工程作为经营产业资本的核心工程,经营好支撑联合承包运转机制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团队优势、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5个要素,通过5要素的有机循环,相应地转变5种职能,使原本相对孤立的要素,在转变职能中转化成资本,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联合承包建筑工程的多赢。
业主:应改进作风,减少联合体运行成本
施工企业与业主(建设单位)因为一纸合约走到一起,二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制约、互惠互利的关系。从建筑市场的现状和建筑企业施工运行,时发生的各种问题看,建筑企业与建设单位所处的地位不平等,影响或制约到建筑企业依法履约的现象仍较普遍。一些建设单位在履行对施工工程和施工队伍的监管、协调、服务职能的时候,一味地寻求最低报价和最快速度,各项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或根本不具备工程建设开工条件,就急于招标,仓促上场。因此,要集成好、利用好、发挥好、展现好联合承包的多重优势,提高联合体成员企业的施工效率,建设单位必须转变观念,按照经济规律、科学发展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协会:应关注市场动向,协调各方,加强引导
联合体承包建筑工程,很受企业的欢迎和热捧。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无论是政策支撑、法律支持、业主管理理念和执行方式,以及企业间真正意义上的联合等方面都亟待改进和完善。因此,协会应该发挥纽带作用,关注企业和市场动向,协调各方,加强引导。
首先协会要加强联动,搞好调研,为政府完善政策支撑提供决策信息。当前,施工企业最为头疼却又不敢说的是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地位不对等。作为强势一方,某些建设单位往往不顾建筑产品的特殊属性和经济规律,一味追求低价中标,施工执行时,又不顾自然规律和变化莫测的地质环境,只要求施工企业履行工期和质量等承诺,而不履行相应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企业亏损现象明显。虽然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仍亟需政府在完善和制定有关政策上,把影响和制约建筑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纳入完善体制机制的话题,从政策层面给建筑行业和企业以支撑。各行业协会和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机构需要加强调研,积极建言,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其次要规范行为,信用为上,为遏制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出实招,拿实策。作为政府与行业、政府与企业、行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特使、桥梁和纽带,协会既是企业的娘家人,又是政府的联络人。针对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恶性竞争等现象,协会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的同时,理当在推进行业信用建设,阻止恶性竞争,规范企业行为,杜绝由于无序竞争导致的亏损上应当有所为。
再次要协调各方,加强引导,为企业服好务。协会承担着承上启下,兼顾和协调各方关系的重要任务。发挥好以上功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政府和企业,为政府按照经济规律、科学规律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以及企业实际制定政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引导企业研究和顺应市场形势,用足政策支撑和其他各种有用信息,寻求更大的发展。具体到联合体承包这一运作模式而言,目前主要是针对政策的适宜性和及时补缺,以及建设单位按照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筹划工程概算、安排施工周期,有针对性地组织监管。协调和引导建设、监理和联合体组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有序共享共有资源和社会资源,切实减轻企业整合和利用资源成本。同时,要为政府、企业和企业家之间搭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平台,鼓励更多的产业和企业之间联盟,大力总结和推广经验,共享联合承包的实践成果,让更多的产业和建筑企业加盟到做大、做专、做优、做强建筑施工行业活动中来。
政府: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加强监督
政府扮演着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加强监督的主导角色。没有政府的支持,联合体承包工程这种新型模式在运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很难及时有效解决。
在政策制定上,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按照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科学制定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纲要,尊重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建设单位或招标投标市场的发包行为,鼓励企业强强联合、优势联合、强弱联合,错位竞争,在竞争中寻求双赢和多赢,杜绝不切实际、违背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招标投标行为,制止产业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在营造环境上,既要突出鼓励企业相互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又要防止建设单位打出不顾客观实际的低价竞标牌,防止准则失衡。同时,要关注施工企业的外部环境。由于生产资料占有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分配方式多元化,建筑施工企业目前的施工外部环境普遍不尽如人意,各种纷争已经严重影响到很多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进行。优化外部施工环境,加大与当地群众和各种经济组织的协调沟通力度,引导群众和当地经济组织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少数群众或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政府责无旁贷。
在监督管理上,要针对有违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和现象,围绕引导建筑施工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的主线,加大对行业运行、建设单位招标投标和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联合承包:尚须各方协调科学发展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