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求职
小程序求职
 丨  关注公众号
客服:020-89859232  丨  招聘优势  丨  注册简历
首页 > 行业新闻 > 南京张治中公馆"面目全非"尴尬了谁

南京张治中公馆"面目全非"尴尬了谁

发布时间:2016-12-27 00:00:00浏览次数:395次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新华网长三角频道5月7日消息:记者5月6日从报纸堆里意外翻到一条二手房广告:南京张治中公馆别墅,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售价6400万元。记者照着中介电话打过去,售楼小姐应答很爽快,“正是张公馆,重建后好卖了,电话咨询的可不少!”
      作为南京市级文保单位、民国老建筑的张治中公馆,位于新街口沈举人巷。6日来到这里,只见院落大门已被三面铁门封住,透过门缝看到,重建后的别墅虽然外观还是青砖、老虎窗,但房子内水泥梁柱清晰可见,尺度变大。张治中住过的、古色古香的老公馆不复存在了。面前的这座房子怎么看,都像1912街区内新建的“仿民国别墅”。
      张治中公馆是南京第一座遭到拆毁重建的民国老别墅。2007年7月,市民举报张治中公馆被人野蛮拆改。文物部门接报赶到现场,发现公馆内两座别墅一座已成瓦砾,一座掀掉一半,在警方协助下才得以进院执法,连续下了4份停工通知。文物部门后来要求房主按照保护性方案维修,并表示将按有关规定,对房主处以5万-50万元的罚款。可覆水难收,拆掉的老房子如何“维修”?不知什么时候起,施工恢复进行,最后建起来的还是“框架结构”。
      据了解,张公馆2000年交易过一次,据说花了1000万元不到。2006年,张公馆已挂牌3000万元,据称有人出了2800万元,没有成交。2006年9月,房主以屋面多处渗漏、上下水管腐烂、电线老化已不具备居住条件为由,申请自费修缮。文物部门要求房主制定详细修缮方案,建筑外貌保持原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不曾想,房主竟然将公馆推倒重来。“焕然一新”的张公馆,凭新街口的黄金区位及民国别墅的招牌,三年内市价又涨一倍。
      东南大学民国建筑专家周绮教授说,张公馆拆除重建并能高价售卖,开了南京历史建筑保护一个恶劣的先例,根子在于执法不严。对张公馆这样的民国老别墅来说,市价已达数千万元,对之处罚十几万、几十万元,只能算是“毛毛雨”,不足以阻止其拆旧建新牟暴利的冲动。而在拆毁发生后,补救和善后措施也没跟上。新的“张公馆”建筑尺寸变了,内部结构扩大,重建“走了样”,有关部门显然没把好关,也没让相关专家认真审查。
      重建后的张公馆市场价格蹿升一倍,文物价值却大打折扣。周绮教授说,英国曾有一座山庄挂牌1英镑没人应价,原因是维修这座山庄需要500万英镑,因为英国的法律要求产权人必须保护维修好古建筑。可见在严格的法律保护下,历史建筑未必能像其他老古董一样炒卖。在我们这里,无论是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还是南京的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条例,都规定文保建筑产权人有保护、修缮的义务。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维护法规的严肃性,如何唤起全社会善待、保护老建筑的意识。
      南京市规划局编研室主任刘正平认为,民国建筑的文物价值是第一位的,市场价值是第二位的。法规不阻止民国别墅的私下买卖,原因是希望它能在有实力的房主手里得到更好的维护。修缮老建筑要坚持原真性原则,修旧如旧,可以维修损坏的设施,改善生活条件,但老房子的立面、结构、风格不得改变。尤为重要的是,对那些将老房子进行“现代化改造”甚或拆除重建的行为,对破坏了历史建筑却打着文物建筑招牌大把赚钱的行为,应有明确的法律约束,有严肃的依法处罚。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南京张治中公馆"面目全非"尴尬了谁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3630.html

分享

粤ICP备12041652号  粤B2-20181492人力资源许可证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182号
版权所有:广州中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之人才及招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