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近日江苏常州闹市竖着一幢“膏药楼”被媒体曝光:曾经是地标建筑的中联商厦如今挂满广告,十分不雅。事后负责人主动回应称,该楼早已列入政府拆迁计划,为避免锈迹斑斑有碍市容,暂时用广告遮挡。据悉4年后,40多层的地王大厦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地标式建筑。(《扬子晚报》4月13日)
按说,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本该是城市引以为傲的标志才是,既然如此,尽量让地标建筑显山露水,充分展示其魅力,让其为城市面貌增光添彩,当然才合乎常理。然而,何以常州市的地标建筑,却被各色广告牌所彻底包裹,不仅显得十分不雅,更被公众戏谑为“膏药楼”呢?韬光养晦或许是人的美德,但却并不适合于地标建筑。从这个角度来看,花了不菲代价盖起来的城市地标建筑,却被藏于广告牌的阴影下,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相当尴尬。很难想象,假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大笨钟等地标建筑,也被各色广告牌所包裹,将是怎样荒诞的场景。
不过,对于常州地标建筑沦为“膏药楼”,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该楼早已列入政府拆迁计划,为避免锈迹斑斑有碍市容,暂时用广告遮挡”。乍一听来,倒也不无道理。即将拆迁的东西,花钱打理岂不浪费,然而,就好比人靠衣衫马靠鞍,地标建筑一旦疏于打理,也难免迅速年老色衰,占据了地标的位置,无疑将让破败的形象更加刺目和扎眼。于是,与其让年老色衰的地标建筑去有碍观瞻、破坏形象,倒不如用广告牌来做遮羞布。既不需花钱,还能额外赚上一笔,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划算买卖?
然而,当地标建筑居然面临拆迁的命运,实在是有些耸人听闻,毕竟,既然是地标建筑,本该得到应有的敬畏才是,当一座地标建筑还不到三十年便行将寿终就寝时,无疑是太过短寿了。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的新地标更是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过,真要是城市地标建筑,显然不应该如同时尚那般来去匆匆,更不应该浅薄的以海拔和高度论英雄。假如巴黎和伦敦的地标建筑也在发展过程中秉承“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原则的话,埃菲尔铁塔和大笨钟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标建筑的短寿,本身其实就暴露了城市规划的严重缺陷,当地标建筑都可以迅速过时,随意的推倒重建时,又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呢?推倒了老地标之后拔地而起的新地标究竟能站立和存活几年,也同样需要打上个问号。
此外,地标建筑被广告牌装扮成“膏药楼”,同样不能因为广告牌的遮羞布效应便无可质疑。事实上,之所以选择广告牌做遮羞布,地标地段设立广告牌的不菲收益恐怕才是背后的真逻辑。而按理来说,城市地标本该是体现一座城市风格与特性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当然不应该被雷同的广告所包围,当地标建筑屈从于经济利益和商业规则而沦陷于广告牌之下时,千城一面的尴尬也就在所难免了。
综上所述,地标建筑沦为“膏药楼”,其实不过是商业思维产下的“畸形蛋”罢了。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地标建筑沦为"膏药楼"是谁下的"蛋"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