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求职
小程序求职
 丨  关注公众号
客服:020-89859232  丨  招聘优势  丨  注册简历
首页 > 行业新闻 > 水面上的地震纪念馆(图)

水面上的地震纪念馆(图)

发布时间:2016-12-27 00:00:00浏览次数:388次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纪念馆示意图
      纪念馆所在的广场有一万多平方米的水面,远远看上去仿佛纪念馆在水面浮动。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汶川大地震都江堰纪念馆)中,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大四学生张雷设计的“土木再生”方案获得二等奖。同时,他的方案也将作为汶川大地震都江堰纪念馆的备选设计方案,送交给四川省有关部门。
      张雷表示,整个基地占地4万多平方米,其中纪念馆占地只有1200多平方米,剩下的主要是室外广场。广场中,水池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其中最大的一处水池有3000平方米,深度约为10厘米。
      “我借鉴了“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在水池底部做了装饰。如果池内水被抽空,人们也能看到精致的池底。”张雷说,设计完成的都江堰纪念馆会被周边水池包围起来,人们站在纪念馆旁,会有置身水中央的感觉。蔚蓝的池水也能让人们体会到生命的宁静与美好。
      在张雷的作品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广场上的若干升降装置。这些升降装置模拟地震之前都江堰部分建筑设计而成,长宽高都和当时的建筑完全相同。“地震破坏力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对建筑的影响。”张雷说为了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地震之后的场景,这些建筑造型的升降装置可以同时降到地面,仿佛它们都坍塌了,以此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当升降装置全部降上地面后,人们可以漫步在涂了绿色涂料的装置顶部,或者走在铺了灰色大理石的广场上。此时,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蓝色的水池和绿色的纪念馆。”张雷介绍说,绿色能够带给人们生机勃勃之感。
      “整个设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水池包围的纪念馆。”指着纪念馆的设计图,张雷告诉记者纪念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地上一层有纪念墙;地上二层设计了文物库;地下一层主要是展厅和主题展厅。
      “二层使用粗质材料,以绿色调为主,给大家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一层是灰色的,让大家的心情稍微平静一点。地下色调的是白色的,也是纪念馆的高潮部分,这里有最珍贵的展览。”张雷说利用三种色彩的变化,让大家的心情也从激动到平静,顺利地完成整个参观。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水面上的地震纪念馆(图)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3680.html

分享

粤ICP备12041652号  粤B2-20181492人力资源许可证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182号
版权所有:广州中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之人才及招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