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求职
小程序求职
 丨  关注公众号
客服:020-89859232  丨  招聘优势  丨  注册简历
首页 > 行业新闻 > 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快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快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发布时间:2016-12-27 00:00:00浏览次数:441次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本报记者 王茜
  10月20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和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文振富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振兴战略的情况。
  “自2003年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成就只是阶段性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仍存在很多矛盾,振兴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懈怠。”张国宝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他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
  9月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振兴的条件
  “截至2008年底,东北地区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了40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已接近1.4万公里,发电装机容量约6300万千瓦,港口吞吐能力逾3亿吨,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目前,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和首条50万伏直流超高压输电线路等工程进展顺利,能源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张国宝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记者也注意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正在积极建设京沈(北京-沈阳)、哈齐(哈尔滨-齐齐哈尔)客运专线和哈牡(哈尔滨-牡丹江)、哈佳(哈尔滨-佳木斯)等铁路工程,积极推进沿边铁路、沿海疏港铁路建设。另外,根据东北地区天候寒冷、公路建设相对滞后的特点,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与此同时,中央抓紧开工建设内蒙古东部风电基地和东北风电基地两大千万千瓦级风电项目。
棚户区改造是民生问题的关键
  “自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多项民生问题逐步得到解决,100多万户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张国宝说。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在棚户区改造工程中,东北地区新建住宅4164万平房米,受益居民达75.1万户。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加大城市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国有垦区危房、农村危房、危旧校舍改造,继续做好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被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
  据了解,哈尔滨、齐齐哈尔等黑龙江省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土地置换和返还有关税费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改造城市棚户区,取得了一定成效。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将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将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与有效复垦土地、增加耕地面积结合起来。
  辽宁省的住房保障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年以来,辽宁省已通过廉租房实物配租、发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租赁补贴等方式,帮助8.68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今年,辽宁省计划向14.9万户符合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推进这项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否则无论经济发展有多快,都不能说是成功的。应该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文振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文振富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专门提出要编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纬度最高、国有林木最集中的林区,其生态功能直接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所以,大小兴安岭地区的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在保护大小兴安岭生态屏障的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强对各类工业园区的管理,发展清洁生产;支持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发展节约能源、节省土地的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这几年,是东北地区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几年,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最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实中存在的矛盾,既要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服当前的困难,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张国宝在新闻发布会上总结道。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快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4743.html

分享

粤ICP备12041652号  粤B2-20181492人力资源许可证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182号
版权所有:广州中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之人才及招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