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近日,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在黄河三角洲的概念被提出21年后,其发展规划终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至此,我国沿海地区最后一个国家战略盲区也消失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江苏沿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从北向南连成一线。再加上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西部地区,我国新区域经济版图已经诞生。
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被誉为中国最具开发潜质的大河三角洲,在沿海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前,发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曾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
早在1988年,专家、学者们就制定了黄河三角洲开发总体战略。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亮点是没有选择高能耗的发展模式,而是确定了生态高效的发展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表示,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坚持生态高效的发展原则
据知情人士透露,规划中的黄河三角洲范围包括山东省东营和滨州两个市,以及山东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等市的部分区域,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
山东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该区域人均土地面积约4亩,拥有未开发利用土地811万亩,且多数为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荒草地,适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
不过,基于该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的现况,黄河三角洲开发将不再沿袭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而是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比,这也是最大的亮点。
山东首期投资1万5千亿元
山东省政府起草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特别提出,要建设重点湿地保护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种植业基地,发展生物制药、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产业。据悉,“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计划在该区域投资约1万5千亿元,约占全省总投资额的20%。有关专家表示,坚持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黄河三角洲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也代表了今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初现
今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随后,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7项区域发展规划。国务院今年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超过了过去4年的总和,这样的批复速度前所未有。
在今年获批准的区域经济规划中,《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是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图们江区域将成为振兴东北的先导区,江苏沿海地区被视作长江三角洲的延长线,珠海横琴新区将成为珠江三角洲新的增长极。就在几天前,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正式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进一步发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对全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北到南,自西向东,覆盖全国的区域经济新版图已经诞生。期待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区域平衡、结构合理、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问世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