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南方农村报12月13日报道:12月4日,广东连平县溪山镇政府代表、东水村委会村民、施工单位人员和数十位民警,来到溪山镇百高村和东水村之间的连平河边,准备施工建设车头桥。随着打桩机的轰鸣,数十位百高村民也来到了现场,但他们“抗议建桥”的标语一拉出,立刻被民警没收。
去年11月28日,车头桥曾经开过一次工。由于两个桩的连线与河道中线不垂直,位于河西岸的百高村民以斜桥会威胁西岸土地为由,要求更改设计方案,并质疑设计单位无资质。后来,县交通局和镇政府下令停止建造车头桥。时隔整整一年,车头桥重新开工。
这一年里,作为业主,镇政府分别向县国土资源局、发改局、环保局和建设局提交了该工程的相关材料,并一一得到批复。10月,连平县交通局的印章盖在了《施工许可申请书》上,工程重新启动。
然而,12月初开始的施工,还是在原址上进行。“两个桩的连线还是与河道中线不垂直,还是按去年的设计图纸施工。”百高村民叶志军说,“一年来补了那么多手续,大部分都是形式上的,几乎没有哪个部门真正履行了监管职能。”
环保局
未去现场检查施工
在今年连平县诸多职能部门作出的批复和意见中,叶志军发现环保局的一份批复存在漏洞,“这根本不是环评报告,也就是说,50多米的中桥没有环评也敢开工”。
县环保局于今年6月15日出具的《关于连平县溪山镇车头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文号为“连环建(2009)012号”,共有三页纸,但都没有页码。
昨天上午,南方农村报记者在连平县环保局见到了规划股刘股长。刘股长告诉记者,一项工程开工前是需要做环境影响评价的,按污染程度来区分,污染大的必须有环评报告书,污染小的要做环评报告表,不产生污染的要做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要由第三方出示,目前连平没有一个单位有资质做环评报告书和报告表。”刘股长说,县环境监测站可以做环境影响登记表,有了登记表,环保局就可以进行批复。
“其实,农村的基础设施很少做环境影响登记表,车头桥这个项目因为要向上面申请资金,所以要办手续。”刘股长说,连平要引进一个项目很难,很多工程都是事后补手续的,“珠三角也一样”。
作为环保职能部门,刘股长认为环保局在建桥工程上有监管职能,如果工程改变了河床,环保局就要干预。当记者告知车头桥已经开工时,刘股长略显惊讶地说:“是么?按照“三同时”原则,施工需要我们去现场检查啊。”
记者在河源市环保局了解到,连平县环保局曾于今年6月16日发出过一份文号为“连环建(2009)12号”的文件,不过是对另外一个项目环评报告的批复。
对这两个时间相差一天、内容截然不同的12号文件,刘股长尴尬地解释道,“可能是写文件的时侯搞错了,我们会改过来。”
百高村民显然无法认同这种说法。“这明显是环保局在作假,用假文件来欺上瞒下!”百高村民叶志军愤愤地说。
水利局
桥梁开工没经审批
其实,对于修建车头桥,百高村民并不反对,他们最担心的是建桥会引发次生灾害,危及耕地和房屋。在1992年的那场大水中,百高村有六成民房被冲毁,至今村中部分房屋的墙面上还留有1米6高的水线。
而南方农村报记者在连平县水利局了解到,由于车头桥的建设未报水利局审批,因此村民担心防洪问题并非杞人忧天。
水利局何局长向记者介绍,只要在河道上施工,无论是建桥、修河堤,还是挖沙,都必须到水利部门申请。从选址阶段开始,业主就应该发出公函向水利局申请,水利局则可以向设计单位提出建议。业主或设计单位还要做防洪论证,报水利局核实、批复。
“对不符合防洪标准的建筑,水利局有权干预。”何局长举例说,以前连平修105国道时,需要建一条东河大桥,但群众反映该桥桥面不够高,会影响泄洪。水利局介入调查后,提出了整改意见,后来该桥加高了一米。
另外,位于连平境内省道官灯线和高莞镇某村的两座桥,都在县水利局的干预下,做了补救措施,比如修建防洪堤之类的。
“车头桥的建设没有报到水利局,我们将派人下去调查。”何局长说,现在农村地区建桥,特别是像连平这样河道比较多的地方,建桥时大都没有经过水利部门论证审批,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记者观察
农村为何多危桥?
连平水利局何局长关于农村桥梁安全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07年7月,和平县有关政府部门投资43万元救灾款重建、但尚未验收的聚兴桥被洪水冲毁,两名中学生在过河时被洪水冲走溺亡。调查发现,该桥存在质量问题和一系列违规行为。
《南方周末》2009年6月曾报道,重庆市垫江县郑家滩民间集资建桥,因为办不了手续,桥梁开工20天后被镇政府叫停。后来爆发的洪水,摧毁了三十多米长的建桥钢架。
本报今年8月曾报道,东源叶潭镇半埔村有座桥被冲垮,七旬老汉买盐后拉竹筏回家,葬身河中。记者调查发现,下墩桥的建造并未向县交通局申报,直到去年镇政府将水毁工程上报,交通局才知道该桥的曾经存在。
而在车头桥所在的连平县溪山镇,一共有6座桥,除了国道上的东罗桥之外,茶山桥、园田桥、车田坝桥和东水桥都被洪水冲毁过;山下桥只是因为桥面较低,洪水从桥面经过,才没有被冲坏。
这几座被冲毁过的桥,有以下共同点:由村民筹资、政府支持建设而成,但水利、环保、建设等政府部门无一参与。
“历史是有教训的,东水桥当时就是因为没有监管,建斜了。”溪山镇百高村村民叶志军警告说,“如果不吸取教训,车头桥就是下一座东水桥!”
主管农村建桥工程的连平县交通局工程股江股长说,农村建桥很不容易,如果要跑完所有的部门,时间、金钱成本都很高,“去年建(车头)桥时本想帮群众省事,没想到后来搞出那么多事情”。
一座桥梁工程要顺利实施,需要发改局立项、国土局批地、交通局下拨资金、环保局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水利局出防洪论证……还要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业主对施工进行招标、监理单位监理。
对于这些必备的门槛,农民凭自己之力显然难以将手续办齐,即便能够办好,成本也会远远高于原本的预算。
对这个两难的问题,叶志军认为,节约成本不应成为政府监管缺位的借口,“我们每找一个部门,对方都说不知道这件事情,调查来调查去却没了下文,没有哪个部门真正去查”。
“如果政府监管得力不会产生后遗症,我们不仅支持建车头桥,而且还要捐钱,毕竟东水村也有我们的亲戚。”叶志军说。(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环保局疑用假文件为桥梁复工开道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