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型买家给了开发商足够的底气
龙飞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0年1月,中国房地产懵懂间仿佛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 该文件从土地到信贷,再到地方政府责任,详细列出了11条措施。这被国人称为“国十一条”。
“国十一条”文件为2010年房地产市场定下了基调。中央明确了2010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任务: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但这一场 “雷暴”,效力几何,是否能上通下达,各方都暗含期待。
地方政府“打擂”
“我现在反而踏实了。”这是“国十一条”出台后第二天,一位开发商的私下表态。因为综观全文,这次高规格出台的调控措施并无太多新意。基本是在重申一遍几年来一直实行的方法。
“如果说有什么新鲜的,就是所有措施都在收紧。”上述开发商表示,“与以往不同,这次措施出台没有提及改善性需求,而是直接以家庭为单位认定第二套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也有类似观点,杨认为这一转变意味着所有二套及以上住房都严格化,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购房都纳入二套房的统计范畴。在高房价不能有效缓解之前,包括改善需求在内的二套及以上购房需求,也许都将不再享受贷款优惠。
“但这些措施都需要地方执行,这就有了很多的辗转空间。”有开发商曾表示。其实就在中央大刀阔斧调控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态度就是表情各异。
就在“国十一条”公布的同一天,杭州市也推出了29条房地产新政,其中规定“不论是否杭州户籍,手中无房者在杭州市区购买14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就可获得房款总额1.3%的财政补贴”。如果说这条措施只是态度问题,那其另一条,规定“一户家庭年满18周岁子女购买第二套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的相关优惠政策”,这就有与“国十一条”有关“二套房以家庭为单位认定”打对台之嫌。其实不仅仅杭州,南京、舟山、长沙都出台了购房补贴的措施。浙江舟山对以家庭为单位在当地仅有一套住房的改善型购房者,个人所得税全额或差额退还。
阻截投资性住房
而1月13日的六部委齐聚的新闻发布会,就是要再次向各方说明“执行”的决心。有国土部门的官员向记者表示,“此次的高调新闻发布会,就是要遏制一下地方出台“补贴细则”的苗头。”就如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所说的,“国十一条”最重要的其实是最后一条,要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详解了政策出台的背景:“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市场供需矛盾加剧,房价持续上涨,部分城市投资投机性购房大幅上升,进一步推动了房价过快上涨,普通居民住房支付问题更加突出,社会反响强烈。”
投资型购房其实是让政府最为头疼的一个因素,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的实业资金开始退出原来的投资领域,而2009年房价的上涨让这些资金看到了利润率更高的投资机会,于是乎大量的投资性购房涌现。
就以外向型经济最为发达的珠三角为例,由于出口受阻,这些原本投资实业的“生意人”纷纷把资金放入广州、
深圳的房地产市场。DTZ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09年广州购房者中有70%的比例是“生意人”,其购房目的并不是迫切性购房需求,当中极大部分都是投资性需求。DTZ戴德梁行的数据源于在售一手楼盘的“项目登记册”。
“更让国家头疼的是房地产行业超高的投资利润,让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实业资金乐此不疲,如果这些资金继续在此行业中活动,对于实业经济的恢复绝对是一场灾难。”亚银投资的首席分析师李大伟认为。
本报在2009年5月曾报道过一位投资房地产的生意人,这位名为陈森的原家具厂老板,2009年3月将银行贷予扩展生产线的资金投入广州楼市,仅仅两个月后他就赚了20%。当时陈森还一直向记者表示,他并不打算专职炒楼。但到了2009年年底,记者回访后发现,他前前后后在广州、深圳已经买了十几套房子。对于已经有所恢复的家具业似乎也已经兴趣不大。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国11条揭露房地产市场五宗最 政策实施效果待察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