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如果节能建筑只思考绿色技术在单个建筑中的运用,不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那其实是一种“伪节能”。在日前举行的中德可持续城市发展都市论坛“建筑中的生态节能”专场上,专家提出,屋顶绿化等技术目前在我国没有收到理想效果。节能措施本身也会有污染,使用不慎,反倒浪费。
局部节能反致其他污染
由于光照条件等限制,屋顶植被成活技术要求高,而且,创造屋顶上的“一片绿色”也要消耗大量财力与物力。目前,该项技术在我国没有获得理想的绿化效果。上海大学建筑系系主任王海松说,“我们要区分节能和伪节能。节能建筑不能单纯追求绿色技术的运用,不能让局部节能转为其他污染源。周遭环境因素应被综合考虑在内。比如,太阳能被认为是绿色能源,但太阳能板的生产过程不仅造价昂贵,还会带来一定的污染。”
使用过程要有绿色效应
“如果节能建筑不光有技术,在使用阶段也能让人感受到‘绿色’,那才是成功。”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强说,“浦江智谷”节能生态商务园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大楼就是这样的案例。空调能耗每年每平方米仅为十几摄氏度,普通大楼则达40~50℃。据介绍,这两个节能建筑的成功之处有很多,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节能技术是其中一大特点。前者春秋季不用温控设备,而后者选用太阳能和风能。
节能建筑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指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武汉属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因此,武汉地区的节能建筑,必须适应武汉地区的气候特征,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附:上海世博会是节能建筑的舞台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曾留下许多经典建筑: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塔……每一个小小的场馆,不仅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和最新科技的结晶,也是当时人们对于未来建筑形式的大胆思考与探索。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次成为全球建筑设计师竞技的舞台。本土的设计师们在这片群星闪耀的园区里有怎样的表现?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节能」是本届世博会馆设计中最为耀眼的元素。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我国节能建筑与科技环境结合仍需调整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