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近日,海南省气象部门连续5天发布“高温预警”。烈日下,记者对海口市内建筑工地等进行探访,发现高温作业现象普遍存在。尽管是高温酷暑,部分建筑工地仍让工人户外高温作业。 5月18日中午11时许,记者顶着烈日来到海口龙昆南路一建筑工地。此时,该工地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碌地工作着,在现场施工的工人们没有任何高温作业保护措施,不少工人甚至光着膀子在太阳底下工作。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凤翔东路交叉口一在建工程的施工点,看到长达几百米的工地上的一排钻机和几辆挖土机正在轰隆隆地作业,一名工人正坐在钻机上打桩,机器上罩着一层厚厚的布。该工地周围还有几处在建工地,基本都没有停工。远处工地上的吊机也在不停地工作。只见高高的施工支架上蹲着几名工人,他们顶着炎炎烈日,一锤一锤地敲打搭建好的支架,还有工人在焊接支架。附近一名交通协管员告诉记者,这几天天气炎热,但附近工地一直都没有停工,工人们都是顶着烈日干活。
记者又来到华海路一工地,看到整个工地一片繁忙,工人们搬钢筋的搬钢筋,背水泥的背水泥。一四川籍的张姓工人告诉记者,这几天虽然天气很热,但他仍然每天顶着太阳干活。“我们就怕没活干,哪还顾得了这么多”。
工人们在高温下露天作业,施工单位是否采取了降温措施加以应对?记者从采访的几处工地了解到,没有一家施工单位为工人采取降温措施。
住建部门 严禁建筑工地高温时段施工
考虑到近期的高温天气,省建设厅要求高温期间,建筑企业必须让工人避开11时至15时施工,实行两头工作中间休息制;同时各建筑企业必须准备足够的防暑药品和饮用水等,防止因工人中暑引发伤亡事故。另外,建筑企业还需改善建筑工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食品和水源的卫生安全管理,改善工人的居住环境,加强宿舍通风和防蚊虫措施,有条件的工地要配置风扇等降温设施,保证工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建筑企业要为工人准备绿豆汤、防暑药,并按要求调整作业时间;对于措施尚未到位的企业,省住建厅已进行现场督促,并委托当地有关部门进行跟踪检查。对于坚决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工人可向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气象部门 室外露天作业注意防范中暑
进入5月后,气温节节攀升,气象部门提醒从事高温作业或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应注意防范高温中暑。气象专家认为,“高温预警”信号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提醒”和“建议”,须有相关的配套制度对高温下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进行必要的规范。
气象专家提醒,近期气温极高,极易中暑,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日光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同时要限制劳动者持续高温作业时间。采取合理的防暑降温措施是预防高温中暑的必要手段。所有存在高温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在热源点设置机械通风装置,采取隔热措施,及时为劳动者提供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最好提供含盐和含糖的饮料,同时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劳动部门 高温下工作中暑享工伤待遇
据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高温时节,劳动保障部门都要加强对高温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高温下工作中暑算工伤。一线职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旦中暑,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并由用人单位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为工伤后,中暑职工即可按照相关法规享受工伤待遇。职工因中暑等工伤进行治疗期间,视同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工资及相应补贴。
(张琳琳 李志良)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海南:严禁建筑工地高温时段施工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