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备受关注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如期开幕了,众多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世博会场馆为游客们构建了奇妙的游赏乐园。世博园内每天游人如织,许多场馆外排起了长队。然而,上海世博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入园游客数量少于预期,不排除采取刺激性措施、进一步增加人气的可能性。 “五一”假期3天,平均日参观人数18万人次。按此推算,184天的会展期间总接待量只有3312万人次,远低于会前预期的超过7000万人次的目标。于是,有网友推测,许多单位将被组织起来,迈着统一的步伐,进行集体参观。
在商业化时代,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短视化、聚焦化追求财富的做法,值得商榷。世博会之所以被追捧,在于它对人类文明、科技进程的重大影响力。这些影响体现在时间的久远上,而不是某届世博会的盈利水平上。纵观世博会历史,盈利、持平和亏损的世博会各占1/3,世博会想直接盈利并非易事。
在中国向国际展览局提交的申办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早见识世博会的中国人名叫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王韬游历了英法诸国,并且走进了巴黎世博会会场,见识了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发明。他在《漫游随录》中写道:“世界博览会好比一场赛奇会、炫奇会,令人大开眼界!”
严格地说,世博会应该是半专业性质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展示会,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可以在里面得到自己专业方面的启示,它提供给大家的是思考而不是热闹。而游客想要得到应有的启示,需要一个较为清静的场所,以便静下心来,真正理解世博会的理念。当然,嘉年华会要的是热闹、拥挤、尖叫和兴奋,它并不强调思考,也不追求什么启示。
在上海世博园内,长时间的排队说明游客数量已相对过多。许多游客顶着烈日排长队,2个多小时才挤进了英国馆,5分钟就在拥挤中完成了参观。面对游客的失望,英国馆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想展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需要游客细细体会。无独有偶,西班牙馆传播主管阳月提醒游客,请留心热闹背后隐藏的精华。
我们或许可以说,在世博园内,创意比金钱更重要。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在于它推广出多少有价值的创意,而不在于卖出了多少张门票。游客想要得到更大的收获,需要的是时间和细心体会。因此,如果上海世博局真想增加人气、办一届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的话,倒不如建好网上虚拟世博园,把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放在网上,让人们能够轻松地游览和静静地思考。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世博会宁成"赛奇会"勿成"嘉年华会"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