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构建生产、消费、环境3大体系,实施9大绿色工程,完善10项保障机制--
本报记者杨纯红
《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日前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开始征求市民意见。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在2010年到2012年全面推行绿色北京行动计划,通过构建生产、消费、环境3大体系,实施9大绿色工程,完善10项保障机制,为把北京建设成为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奠定基础。
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废弃资源再利用
在首钢石景山地区冶炼、热轧项目全部停产、搬迁后,北京市将继续做好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企业搬迁调整工作,关停不符合《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关闭所有年产能20万吨以下水泥企业以及50家石灰生产企业。
行动计划指出,将改造、建设密闭式清洁站等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到2012年初步完成13个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建设,实现垃圾分类达标率超过50%的目标;将推进通州区的梁家务等4个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完成北天堂、高安屯、顺义(2期扩建)、董村、南宫等一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计划到2012年全市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7万吨/日。
同时,北京市将完善企业间废物交换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废弃资源产生、再利用企业间的信息交流,编制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推动京南、朝阳高安屯等建筑垃圾综合处置示范项目建设。
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
建设低碳社区
按照新的行动计划,到2012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由2008年的2.5%提升到5%;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由34%降低到25%;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将由35%提高到40%。到2020年,北京市将初步建设成为生产清洁化、环境优美化、资源高效化的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
为此,北京将重点实施清洁能源利用、绿色建筑推广、绿色交通出行、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城乡绿化美化、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循环型水资源利用、绿色典范打造等9大绿色工程。
行动计划指出,将鼓励采用新型结构体系、新型墙体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抗震节能型农民新住宅,到2012年完成新建1.2万户农村住宅的工作。同时,全面开展海淀、延庆2个试点区县和昌平马池口等3个试点镇的建设工作,将启动石景山五里坨等一批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工作。
2009年12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11个部门联合向社会公示了2009年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推荐目录,将通过政府投资补助、建设示范工程等方式重点推广绿色照明、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等领域的87项节能节水减排技术。
2010年北京市还将重点推动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城区老旧平房、小区住宅等既有建筑进行包括墙体、供热系统等在内的系统节能改造,推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开展新校区绿色校园创建工作,建成一批集节能、节地、节水措施于一体的绿色建筑典范。
2010年,北京市将完成石景山、房山等9个区县12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工作;在城区重点市政道路、商业街道、户外广场等城市照明领域推广应用LED光源等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先进智能节能控制系统。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
完善城区绿化体系
为了使首都地区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北京市政府将根据宜居城市建设的要求,提升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力度。
行动计划提出:一是巩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体系。立足北部燕山和太行山地区山形地貌,通过实施宜林荒山绿化、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到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8%。持续推进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和森林保护合作项目,积极完成100万亩低质低效林、残次林、中幼林、灌木林等林分较差的生态公益林升级改造。
二是构筑平原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到2012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5%。将沿新建高速公路、铁路、新城间联络线等主干道路及大中河道、部分铁路,建设一批绿色生态景观走廊;在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之间以及新城周边地区,建设新城绿色缓冲带,形成生态走廊与城市建设互补的格局;加快建设一批连接城乡、覆盖平原的农田防护林网。
三是完善城区绿化生态景观体系。加大平房区的环境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和胡同的绿化整治;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绿地建成一批开放式休闲公园;全面启动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42个重点镇休闲公园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全市公园体系。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绿色北京告别雾里看花 奔向行动时代 地址:http://www.jianlihr.com/news/hangye/155171.html